首页
>媒体聚焦

济南日报 刊文 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让更多的孩子乐享科学教育

时间:2025-06-30 15:44:33 【 字体: 浏览次数:

 


文章链接:https://www.aijinan.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5843&id=1471210&fx=1&qq_aio_chat_type=2

 

6月29日,《济南日报》T4版刊发文章《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让更多的孩子乐享科学教育》。全文如下:

过去一个学年,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科学教育在校内外遍地开花。学校签约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启动研制,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奖项拿到手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等专家进校园,科学教育专班成立……在“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济南二中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构建起“课程研发+竞赛辅导+资源协调”的科学教育体系,通过航天特色课程开发、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验教学改革等创新举措,让科学教育从“高精尖”走向“大众化”,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航天特色引领 用科创普惠更多的学生

“这不是简单的模型组装,而是涉及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的综合实践。”在济南二中的航天教室里,高一学生正分组测试自主设计的火箭模型。作为济南市首批开设航天特色课程的学校,该校已形成“基础课程+社团活动+竞赛实践”的阶梯式培养模式。

校长何仲明认为,科学教育不是仅面向小众的“精英教育”,更应该加强面向大众的科普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2023年,济南二中携手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共同探索航天后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和路径,在高一遴选学生成立航天社团。每年高一入校后,通过自主申报和学校选拔,学校都会在新生中组建“航天班”,依托航天社团,开设特色课程,渗透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学校还定期邀请航天专家开展“航天第一课”讲座,组织学生参与卫星载荷设计、探空火箭发射等实践活动。

“我们已经连续两年在秋季开学之初,邀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总设计师周建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到校为学生上‘航天第一课’,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前沿科学家。讲座结束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找科学家签名,‘追星’场面十分热烈。”教导处副主任朱子钰说。

通过学科教师日常观察、学生报名社团活动等途径,济南二中还挖掘出一批有志于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等领域竞赛的学生。近几年,学生在“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山东省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以及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济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类竞赛中斩获若干奖项。不少学生借助这些奖项获得了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资格,取得长足发展。

济南二中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2023年,学校成功申报成为“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成员单位”;2024年,成为“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八一05星工程联合研制校”;2025年,中国航天大会航天科技教育校长论坛在上海举行,济南二中校长何仲明签约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启动研制,学校航天科技教育迈入新阶段。



从实验室到大自然 用实践唤醒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作为一所拥有103年历史的老校,济南二中既保有百年传承的历史文脉,又与时俱进打造开放、多元、创新的科学教育体系,将“美育+科学教育”确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近年来,在科学教育领域,学校已开设机器人、机械臂、无人机、微视频、3D打印、开源硬件等课程,打造航天教室、3D打印室等创客空间,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让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学校在科学教育体系中,各个学科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而是突破壁垒实现跨学科联动,学校创新推出“科学+”融合课程,以PBL项目式学习、STEM跨学科课程等形式为抓手,让学生乐于实践,在“玩”中学。

将校园中花草树木的生物学知识与诗句相结合,生物组开发的《校园植物图谱》项目,引导学生用科学观察记录植物特性,用吟诵古诗词、绘制科普海报、拍摄植物介绍微视频等展现学习成果,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双重表达。“例如,当学生探究手机电池的待机时长时,他们充分利用化学原电池知识和物理库仑定理,并从地理角度分析我国锂矿的分布特点,实现多学科有机联合。”副校长燕校龙说,类似的跨学科探索还有很多,让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可感。同时,学校不定期组织各类科学征文、手抄报和绘画比赛等,让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浸润在科学教育的海洋中。“学校通过科学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最好的科学教育永远只会发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济南二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确保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基础实验100%开足,并增加探究性实验比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利用社团或科研活动进行实践。通过有效对接社会资源,带领学生们走进高校实验室、科技馆等场所参观学习,动手实践,增加科学教育的体验感和实践性。



锤炼教师队伍 打造科学教育的“最强引擎”

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校就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作为科学教育的“最强引擎”。为此,济南二中成立科学教育专班,整合了全部学科骨干教师,全面启动科学教育专项工作。专班的成立,让科学教育的理论高度和制度体系跃上新台阶。

《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科学教育工作专班组建方案》显示,学校将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的科学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统筹科学课程开发、活动组织、竞赛培训及校内外资源整合;打造区域科学教育示范校,推动学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课程开发方面,自然科学类学科中,各科教师聚焦设计校本科学课程,编写实验手册,尝试开发STEM跨学科课程,组织科学实验与科学社团活动等;人文科学类学科则要重点探索科学与人文融合课程,辅助科学教育活动开展。除了助力学生冲刺高端赛事外,学校还将在校内开设科学素质大赛、实验操作比赛等普及性赛事,让更多学生感受科学教育的魅力。

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济南二中积极开展校内外资源整合,一方面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培养本土师资,另一方面邀请“外援”——高校教授、科研院所和协会专家等,不定期进校开展讲座和培训,“科学大讲堂”让学生不断开拓视野,教师不断提升“内功”。学校还与济南市科技馆等科学场馆合作,开启教育与科普融合发展新征程。

校长何仲明说,科学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济南二中科学教育将在“前瞻、自信、快乐”3个关键词上做文章,“前瞻”即立足时代发展需求,打破学科之间的固有壁垒,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自信”即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蕴含无限潜力,秉持“教师给学生一点光,他们就能绽放万丈光芒”的教育理念;“快乐”旨在营造“忙并快乐着”的教学氛围,将科学教育成果深度融入新备课组建设和学科基地建设,让更多学生在充分感受科学之美、创新之乐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成长。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曹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