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一场聚焦“创新实验教学,赋能科学教育”的校际交流活动在济南二中火热开展。济南二中与莱芜第十七中学携手,通过多环节、深层次的交流互动,共同探索科学教育新路径,为两校科学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观成果:创新实践展匠心,特色展区绽光芒
活动伊始,莱芜第十七中学考察团首先参观了济南二中“科技赋能未来”科学教育主题成果展。在综合楼B区,航天科技、信息技术、地理生态科学三大特色展区交相辉映,各具魅力。
航天科技展区以“筑梦航天”为主题,20余块互动式展板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浩瀚宇宙,感受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信息技术展区紧扣“智创未来”主线,集中展示了学校在智能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彰显了学校在科技前沿领域的积极探索。地理生态科学展区秉持“绿色共生”理念,通过精心制作的生态模型与精准的遥感地图,生动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智慧,体现了科学教育与生态理念的有机结合。
话理念:美育科学双驱动,臻美课堂育全才
座谈会上,济南二中校长何仲明以“百年文脉育英才,美育科学共辉映”为主题致欢迎词。何仲明深情回顾了学校百年办学历史中深厚的科技教育传统,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中的创新实践。
“我们始终坚守‘勤朴诚敬’的校训精神,创造性地提出‘美育+科学’双翼发展战略。”何仲明介绍道,“通过‘臻美课堂’建设,我们致力于推动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专题汇报环节,教导处副主任朱子钰以《航天领航,科学筑梦》为题,从提升科学教育师资力量、丰富与深化科学教育课程、变革科学教育教学方式、广泛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学校科学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果,充分展现了学校在科学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卓越成效。
探场馆:百年文脉传薪火,科创实践启新程
座谈会结束后,考察团走进校史馆。在珍贵的历史照片与实物展品前,大家深入了解了济南二中百年科技教育传统,感受着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
在航天教室内,学生讲解员热情洋溢地介绍了他们自主研发的系列航天模型、火星探测器模拟装置等科创作品,这些作品凝聚着学生们的智慧与汗水,展现了他们对航天科技的热爱与追求。
创客空间内,智能机器人、3D打印设计等成果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充分体现了学校“社团包”课程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力支持。莱芜第十七中学课程管理部主任刘燕在参观过程中不时驻足,与同学们深入交流。学生们自信专业的回答让刘燕连连称赞:"这些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难得的是展现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
研课堂:项目驱动求真知,数字赋能促深学
实验课堂观摩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考察团分组深入各学科实验室,亲身感受学校实验教学的生动实践。
在物理实验室,劳孟杰执教的《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一课,巧妙地将抽象的分子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实验。学生们严谨测量油膜面积,热烈讨论数据误差来源,展现出科学探究的求真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
化学组的三场特色实验专题汇报同样精彩纷呈。化学组的三场特色实验专题汇报同样精彩纷呈。史小川老师以数字化实验为主题,结合《缓冲溶液的原理及应用》和《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与含量测定》两节公开课,详细介绍了数字化仪器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张瑶瑶老师从实验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价值三个角度,介绍了“氢能迷你汽车制作”生态式实验活动和“跨文化视角下的香水与政治经济”两个研究性学习成果,体现了化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王迪老师分享了《沿着历史的长河话乙醇》公开课中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希夫试剂检验醛类和使用虚拟实验室进行酸性高锰酸钾与乙醇的反应等实验课堂设计创新点,展示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生物实验课上,彭博老师执教的《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学生们以生活中常见的菜花、香蕉为实验材料,分组实验、人人操作,亲身体验DNA提取的全过程。当一组学生举起试管展示成果时,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这是对同学们实验成果的肯定,也是对科学教育魅力的生动诠释。
观摩结束后,两校教师围绕“数字化实验创新”展开深度研讨。大家各抒己见,分享教学经验与心得,共同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这样的课堂观摩和教研交流,让我们看到了实验教学的无限可能,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莱芜第十七中学校长贾玉彦总结道。
绘蓝图:校际携手聚合力,共育时代创新人
此次校际交流活动,不仅为两校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为区域科学教育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下一步,济南二中与莱芜第十七中学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在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探索科学教育创新发展新路径。未来,济南二中将继续以“航天”为特色,深化美育与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学子筑梦星辰大海,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贡献二中力量。(来源/教导处 初审/供稿/朱子钰 供图/2023级3班 王奥齐 2024级2班 郭峰鑫 复审/赵金花 终审/燕校龙 编辑/核发 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