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学教研

地理课堂新探索 济南二中“科技+协作”赋能生态育人

时间:2025-04-03 14:38:14 【 字体: 浏览次数:


为深化课程改革,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济南二中于4月3日举办青年教师素质大赛。

地理组青年教师秦玲玉和陈英姿两位老师,分别以《地域文化:从陕北高原到塞纳河畔的文明对话》、《黄河流域协同治理》为议题,创新打造了一堂融合数字化工具与深度协作的高中地理实践课。



秦玲玉老师创新性地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轴线,带领学生穿越陕北、阿勒泰与法国巴黎三大文化坐标,展开了一堂跨越山海的地理文化探究课。

陕北:黄土地上的千年回响。通过VR实景展示延安窑洞建筑群,解析黄土高原地理环境与农耕文明的关系。学生从安塞腰鼓、信天游民歌中解码"红色文化摇篮"的精神符号,并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如何让陕北剪纸、布艺走向世界。

阿勒泰:游牧文明的生态智慧。结合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分析阿尔泰山"四季转场"传统如何实现人地协调。并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针对传统转场方式和机械专场方式展开讨论。

巴黎:塞纳河畔的文明交融。从凯旋门到蓬皮杜中心,解读地理区位如何塑造巴黎"时尚之都"的多元性。学生通过"中欧班列"物流数据图,发现景德镇陶瓷与法国葡萄酒如何沿新丝路实现文化互鉴。



课程以“一带一路”为锚点,既落实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更在文化比较中培育了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这种“小切口、大格局”的教学设计,展现了青年教师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



陈英姿老师以“知黄河·探忧患·谋治理”为脉络,通过角色代入、虚拟仿真、跨省联动等多元化活动,引导学生从“知识输入”转向“策略输出”,为地理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生动范例。

知黄河——数字地图“拼”出母亲河脉络,忧黄河——云端调研揭“矛盾症结”,治黄河——跨省联盟模拟“智慧提案”。



课堂高潮是“黄河流域治理峰会”模拟活动。9省代表小组通过线上协作平台接收真实治理难题:

青海组设计“雪线监测无人机方案”,守护源头活水;

陕西组用3D建模软件优化“智慧淤地坝”,实时拦截泥沙;

山东组在虚拟沙盘演练“挖河固堤”工程,化解悬河险情。

各省方案经AI系统评估后,自动生成“协同指数”。当宁夏组的节水灌溉提案使甘肃组的干旱预警下降20%时,学生真切体会到“流域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这堂课把黄河“装”进了教室。当无人机航拍画面与GIS数据在课堂交织,当争论声与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地理教育已不再局限于课本——技术赋能下的问题解决、责任浸润中的家国情怀,正为新时代育人写下生动注脚。来源/地理组 初审/供稿 李亚楠 复审/赵金花 终审/燕校龙 编辑/核发 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