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美,匠心为魂;课堂之臻,求索为径。为顺应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浪潮,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构建兼具深度、温度与美感的“臻美课堂”,济南二中于近日成功举办2025年教师素质大赛暨“臻美课堂”建设展示活动。在为期两周的活动中,17位优秀教师以AI技术为笔、以匠心设计为墨,绘就了一幅幅“技术赋能教育”的绚丽画卷,为全校师生献上了一场思想激荡、数智交融的教育盛宴。
一、以“臻”为境,打造课堂新范式
(一)美育浸润,学科交融
济南二中深耕美育教育多年,构建了“一体贯通、三级递进、五域联动”的美育课程体系,实现了美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了指向学生学习生长的“臻美”课堂。本次大赛中,参赛教师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以“情境化、问题链、深度思辨”为切入点,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语文课堂如诗如画,在诵读中品悟文化底蕴;数学课堂严谨缜密,于推演间锻造逻辑思维;物生课堂求真务实,在实验中探索科学奥秘;政史地课堂鉴往知来,于典籍中汲取历史智慧;技术课堂创想未来,于人工智能中勾勒时代蓝图……
(二)AI赋能,课堂焕新
本次大赛最大亮点,在于教师们对AI技术的突破性应用。生物组朱会会以AI技术为“时光隧道”,让分子生物学先驱赫伯特·伟恩·伯耶与斯坦利·诺曼·科恩"穿越时空"展开学术对话,在沉浸式场景中点燃科学梦想;数学组朱子钰依托Deepseek智能平台,将传统测验转化为"数学争霸赛",让课堂秒变思维竞技场;地理组陈英姿创新采用“数字人情景任务”模式,让学生化身“黄河治理专家”,在真实情境中锤炼地理核心素养;信息组高世缘以智谱清言为“创意引擎”,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一课,让学生漫游四次工业革命的历程,体验科技带来的魅力和成就;在物理实验课上,物理组劳孟杰利用“豆包”,精确地计算了一滴纯油酸滴在水中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物理组张元甲在《气体的等温变化》一课中巧妙地运用AI技术拟合实验数据,生成精确的实验结论,这些结论与学生的猜想结果高度吻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语文组李悦借助AI科技把《荷花淀》的水生、水生嫂做成数字人,以生动形象和感染力语言激励学生,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17节展示课各展风华,从AI助教到虚拟仿真,从智能评测到跨学科融合,共同诠释了“臻美课堂”的深刻内涵,绘就了“AI+教育”的未来图景。
二、以“赛”促教,激活成长新动能
学校采用“展示+研讨+赋能”的创新模式,组建由正高级教师、学科教研组长组成评审团,从目标精准性、学生参与度、思维进阶性、课堂生成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成长建议。课后,各教研组围绕展示课例展开深度研讨,既有对教学亮点的提炼,也有对优化空间的思考,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以研促改”的良性循环。
三、以“美”育人,绘就教育新图景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修行,教师应是美的发现者、传递者和创造者。 本次“臻美课堂”建设课堂展示活动,既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大阅兵”,更是对未来课堂形态的“预演”。学校将以此次为契机,启动"教师智能素养提升工程",通过“分层培训、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三阶路径,推动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学善思的沃土、明理润心的港湾、创想未来的舞台”。
匠心筑梦,臻于至善;以美育人,向光而行。 济南二中将以“臻美课堂”为支点,以AI技术为杠杆,撬动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变革,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滋养生命的源泉,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传递美的使者。未来,全体二中人将继续以“臻于至善”的追求,在“以美育人”的道路上,谱写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丽诗篇!(来源/教导处 初审/供稿 朱子钰 复审/赵金花 终审/燕校龙 编辑/核发 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