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筑牢校园心理安全防线,近日,济南二中心理健康中心面向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专题培训,以“明确职责、识别危机、科学应对”为核心,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为心理委员赋能,助力其成为校园心理健康的“温暖守望者”。
培训伊始,杨邵成老师以“看见自己,为自己而自豪”为起点,引导心理委员重新认识自身“三重角色”——既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反馈同学心理状态的传播者,也是细致了解同学性格、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情况、捕捉心理状态不佳信号的观察者,更是以真诚态度倾听心声、用温暖陪伴提供帮助的支持者。“我们不打小报告,只是心理动态的搬运工”,这句话让大家深刻理解这份工作“隐秘而伟大”的意义,唤醒了自身的责任意识。
随后,杨邵成老师围绕“心理危机”展开深度讲解,指出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或重大挫折时,无法用自身资源解决的心理反应。为帮助心理委员精准识别危机,老师梳理了常见信号:生理上的睡眠饮食异常、身体不适,认知上的注意力不集中、成绩退步,情绪上的持续低落或频繁波动,行为上的封闭自己、攻击行为增加甚至自伤念头,以及需求上的沉迷电子设备、逃避上学等。现场还通过分析“同学凌晨失眠”“困惑生活意义”等案例,让心理委员在实操中提升危机感知能力。
在危机应对机制环节,老师明确两大核心原则:积极上报需秉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培养敏锐观察力以及时反馈风险;严格保密要以“守口如瓶”为底线。同时,老师清晰划分帮助同学的边界——不责备、不说教、不否定,不慌张回避或单独留下当事人,更不讥讽嘲笑,而是主动关怀询问困难、保障当事人安全,鼓励其向心理老师求助,并协助寻找其他解决办法。此外,还详细讲解了危机个例的上报流程:先主动沟通了解基本情况,再填写相关表格上报心理老师,最后配合心理老师、班主任及家长做好后续跟进。
培训最后,副校长王莎莎对本次培训进行总结,她充分肯定了心理委员在校园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桥梁”作用,强调“校园心理安全不是某一个部门、某几位老师的事,而是需要每一位‘有心人’共同参与,心理委员就是离同学最近的‘暖心守护者’”。随后,向全体心理委员提出三点核心寄托与导向:一是做学校心育团队的“放心人”,要牢记培训所学的职责边界与应对原则,把危机识别、科学上报的方法落到实处,不擅自处理超出能力范围的复杂问题,如实反馈观察到的情况;二是做班主任的“贴心人”,要主动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及时分享班级心理动态——比如同学间的交往矛盾、学习压力下的情绪变化等,帮班主任更高效地关注到每个同学的隐性需求;三是做同学的“知心人”,要践行培训中“支持者”的角色定位,用倾听代替评判,用陪伴化解孤独,不做“说教者”,争当“倾听者”,让有心事的同学感受到“跟你说心里话,不用怕被指责、不用怕被泄露”,真正成为同学愿意信赖的“身边伙伴”。
此次培训夯实了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服务基础,提升了其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将持续开展心理委员赋能活动,不断织密校园心理安全防护网,为每一位学子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来源/心理健康中心 初审/供稿 杨绍成 复审/王朝晖 终审/王莎莎 编辑/核发 袁伟)